日期:2015年11月03日 來源:網(wǎng)站編輯 瀏覽:14807次
有一個人問一位哲學家:“從地到天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為什么這么低呢?我們?nèi)瞬欢奸L得至少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嗎?”哲學家回答:“所以,你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間立足,便要懂得低頭!”
這段話實在深富人生哲理!古代的儒家,學子入學,先教你叩頭拜師;佛教的信者,信佛要先禮拜。甚至朋友相交,也要點頭敬禮。一個人如果不和人接觸,隨你長得有多高,隨你如何昂昂乎不可一世;但是假如你要和人接觸,你就必需要低頭、謙卑。
低頭的人,象征著有禮貌;低頭的人,表示懂得謙虛。低頭的人生,才能前進,才能無往不利;因為低頭,才能和人接觸。佛教的頂禮、禮拜,是和佛陀接心;晚輩在長者前面低頭垂手,這就表示要長者的認可。
低頭是禮貌,但是佛教有時候也不是完全要人低頭,有時候昂首瞻仰,也是在行禮;甚至繞佛、繞塔,也是表示依戀,表示恭敬。因此,佛教認為該低頭的時候低頭,該抬頭的時候抬頭,該圍繞的時候圍繞,甚至心意觀想,都視為是三業(yè)的恭敬修行。恭敬就是溝通,溝通的管道只要能表達心意的,只要對方肯得接受,就是相互尊重。
照顧腳下,才有根本。人,為了安全,開車、走路,都要往地下看,而不會往天上看;一個人如果眼睛一直往上翻、朝上看,則必定會失敗。
低頭,是成熟,是美德。你看,古樹結(jié)實,都是垂下地來;稻穗成熟,也都是低頭的樣子。低頭是謙卑,低頭的人生會受人歡迎,中外的偉人,有的可能是昂首闊步、抬頭挺胸,但如果是圣賢,必然是低頭的。所以吾人寧可以低頭,也不要昂首挺胸。
低頭的人才有人緣。人緣是從低頭中來;被人重視,也是從低頭中來。能低頭,必定會有揚眉吐氣的一日;能低頭,必定能有奮發(fā)有為的一天。各位讀者們,你們有體會過低頭的美妙和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