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10月11日 來源:網(wǎng)站編輯 瀏覽:14830次
有些話聽完笑笑就過去了,有些話可能會讓人很不舒服,就比如這句“改天請你吃飯”。微博上有不少網(wǎng)友評論說:“最討厭這種人了,總把‘改天請你吃飯’掛嘴邊,卻 一次都沒請過?!边€有人表示:“很多人找你辦事,就丟下一句‘請你吃飯’,好像把這頓飯當成交易?!碑斎唬灿幸环N觀點是:“這些客套話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現(xiàn)在很多朋友就那么回事兒?!?
“改天請吃你飯”這句話符合中國人重視搭建熟人關系的文化心理,一方面出于工具主義傾向的需要, 從中可獲得更多信息與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心理安全閥,為內(nèi)心提供安全感和社會支持。換個角度看,這只是寒暄的客套話,是人際交往中的常用語。它向對方傳遞一種積極、友善、熱情的態(tài)度以及表示有進一步交往的愿望。
然而,當客套話說得越來越多、兌現(xiàn)得越來越少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一種現(xiàn)狀:現(xiàn)代人朋友多了、交情卻淺了。回想過去,街坊鄰居做好飯喊你來吃,是真心邀請;說家里燉了肉請你嘗嘗,就真會端一碗香噴噴的紅燒肉來敲門。這樣的變化反映出時代變遷,人與人的關系模式改變了。過去人們的交往面比較窄,多是親人、鄰居、同學、同事等直接關系,大家知根知底,非常熟悉。隨著通訊工具越來越發(fā)達, 間接的、不是很熟的朋友越來越多,彼此了解不深,往往會應付了事。現(xiàn)在以利益互換為基礎的關系比過去多了,為拉近關系好辦事,人們會說很多客套話。
生活中不乏喜歡隨口一說的人,給人不誠實的印象。但更多時候,客套話能否兌現(xiàn)取決于客觀條件,如雙方時間合不合適、心情好不好等,不兌現(xiàn)并不代表有意搪塞。當然,中國人重信譽,實在不能兌現(xiàn)客套話里的承諾,最好向對方解釋清楚或事后補上。有些人遇到對方?jīng)]兌現(xiàn)承諾就不高興,對他人期望值過高,對人的理解過于簡單,是欠缺社交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這類人應調整心態(tài),嘗試降低期望值。面對客套話,若對方一兩次沒兌現(xiàn),別太在意,更不要給人貼上不誠信的標簽;若十有八九不兌現(xiàn),則要通過性格、說話辦事等方面重新考量其信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