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05月10日 來源:admin 瀏覽:14435次
在現(xiàn)代社會里,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從事著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工作幫人們體現(xiàn)人生意義與價值,給予人們展現(xiàn)自我和能力的機會,使人保持與社會和環(huán)境的親密接觸,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不少人抱怨工作將自己累得半死,巴不得能將手上的工作拋到九霄云外,痛痛快快地休息一番。然而,當真的無事可做時,許多人卻都惶惑不安起來,突然發(fā)現(xiàn)“樂在工作”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不僅要通過工作維持生存,更要通過工作來證明我們被需要,我們有價值。
“人生而為勞動,猶如鳥生而為飛翔?!彪y怪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工作”和“愛”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工作得是否愉快,關系到我們人生的一半幸福。
我們離不開工作,但職場上不總是風調雨順、陽光燦爛。日益加劇的競爭、超負荷的工作量、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令不少人感覺壓力不小。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各種壓力,對職業(yè)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進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人際關系緊張、家庭危機、身心疾病等。于是,“職業(yè)枯竭”(job burnout)一詞及其研究由此產生。這個概念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被視作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職業(yè)疾病,普遍發(fā)生在各種助人職業(yè)的群體中。在過去的近三十年里,國內外眾多學者對職業(yè)枯竭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枯竭的行為表現(xiàn)、影響因素、干預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職業(yè)枯竭
1961年,美國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說,名為《一個枯竭的案例》,書中描寫了一名建筑師因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棄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叢林的故事。從此以后,“枯竭”這個詞進入了美國大眾的語匯,1974年美國精神分析學家Freudenberger 首次將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領域,用來特指從事助人職業(yè)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續(xù)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狀態(tài)。
到了90年代,對于職業(yè)枯竭的研究范圍從服務性質的行業(yè)逐漸擴展到教育業(yè)、技術業(yè)和培訓業(yè)(如教師、電腦工程師、軍人、管理人員等),并迅速從美國向歐洲乃至亞洲國家輻射。職業(yè)枯竭被看作是一種在工作重壓之下身心俱疲、厭棄工作的感受,是一種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也稱之為心理枯竭。其具體表現(xiàn)主要有:疲乏、冷漠、喪失成就感。
染上職業(yè)枯竭的人猶如失去水的魚,備受窒息的痛苦。他們感到自己有明顯的空虛感,覺得自己的知識好似被掏空了一樣,無法滿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效率降低;不能適應知識的更新。個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評價下降;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的評價下降,工作變得機械化且效率低下;懷疑自己,時常感覺到無法勝任工作,感到無能和失敗,退縮,從而減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努力,消極怠工,缺勤;離職傾向加劇,甚至轉行。
據(jù)調查,現(xiàn)代人產生工作枯竭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個月就開始對工作厭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領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產生職業(yè)枯竭的工作者會出現(xiàn)失眠、焦慮、煩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適以及行為上的障礙,若不及時處理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期的傷害。
二、職業(yè)枯竭在中國
在中國,職業(yè)枯竭也已成為在現(xiàn)代職業(yè)領域中廣為流傳的職業(yè)病。因工作壓力而導致的心理與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心臟病發(fā)病年齡已低至30歲。
三、為什么會產生職業(yè)枯竭?
相信不少工作者幾乎都會遇上這個敏感的問題,究竟是自己能力有限,滿足不了工作的要求?還是工作環(huán)境不佳,發(fā)揮不了自己的才華?究其原因,部分來自個人,部分來自環(huán)境。
從個人因素看,有些人是理想及完美主義者,經常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標,通過狂熱的工作來達到目標。但有的時候由于目標過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是自我要求過高,長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帶來愉快,反而經常體驗挫折。此外,還有超負荷的工作量和額外的工作,社會變遷和革新所帶來的適應不良,家庭和職場多重角色帶來的沖突等等,都會引發(fā)職業(yè)枯竭。如果一個人本已處在這種壓力之下,又得不到領導、同事的配合,同時缺乏家人、朋友的支持,只是一個人默默承受,則有可能在倦怠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從環(huán)境因素看,某些職業(yè)的工作負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腦力和情感,如教師、醫(yī)護人員、警察、心理咨詢師和新聞從業(yè)人員,因此這類職業(yè)的工作者也就成了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枯竭的高危人群。此外,工作不能提供給個體他想要的東西,或是薪酬等物質層面的東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層面的東西,也會導致悶悶不樂。還有一些人,他們工作清閑,報酬也不差,他們卻覺得毫無樂趣,覺得體現(xiàn)不出自我的價值。有的人長時間地從事一項一成不變、沒有任何新意的工作,也會導致枯竭。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也是產生枯竭的原因之一。
四、枯竭的防治
如果已經為職業(yè)枯竭所困,想要改變現(xiàn)狀其實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尋找一個新工作,重新再來;另一是改變自己,去適應人、事、物,重新回到原來的崗位上。前者雖是變換工作,但若不能從心理建設上多下功夫,恐怕過些日子又要重新找工作,故第二點勇于改變自己才是最為重要的。其實不管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學識有多淵博,地位有多崇高,自小到大,自求學到就職,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壓力,這是極自然而普遍的正?,F(xiàn)象,但有的人在壓力下成功,有的人在壓力下低頭,壓力究竟是好是壞,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態(tài)度及應對方法。
如何改變自己讓自己的身心擺脫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正視工作倦怠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應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對職業(yè)枯竭有明確的認識和接受的態(tài)度。人們應認識到自己在壓力之下所做出的反應并不是個人能力差的表現(xiàn),而是人人都可能會體驗的正常心理現(xiàn)象。不要過于責備自己,有時適度的壓力反而是進步的原動力,正是有了壓力才會使工作充滿了刺激與干勁,壓力是毒藥還是良藥都在我們的自己的一念之間,不妨將自己的思想做一個大轉變,化消極回避為積極運用,相信壓力反而是勝利成功的特效藥。
調整與工作有關的信念
要成為工作上的主人,必須從了解自己開始。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長哪個領域?性格傾向于從事哪類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發(fā)揮所長嗎?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自己對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從工作中獲得些什么?而事實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這些?盡量摒除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同時把關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積極方面上來,不要老糾纏于工作壓力等消極方面。
及時傾訴
當受到壓力威脅時,不妨與家人或親友同事一起討論目前壓力的情境,把你心理的癥結點說出,不要悶在心中,關心你的親友會給你一個懇切的建議,在他們的幫助下確立更現(xiàn)實的目標,以及對壓力的情境進行重新的審視。需要某些實際的幫助時,不妨求助于領導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極情感如憤怒、恐懼、挫折等也應及時傾吐,以得到某種發(fā)泄,這對舒緩壓力和緊張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
鍛煉和放松
注意勞逸結合,足夠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將閑暇和各種娛樂活動作為工作的必要補充。
進行適度的、有節(jié)奏的鍛煉,持續(xù)5到30分鐘,就能夠換來舒暢而平穩(wěn)的心情。如果長期堅持下去,能夠有效地降低焦慮和抑郁感。
當壓力事件不斷出現(xiàn)時,持續(xù)數(shù)分鐘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時睡眠的效果還好。在職場上學習讓自己喘口氣也是一門學問。適時適當?shù)男菁?,讓身心恢復,也可藉此機會思考然后再重新出發(fā)。如果短期之內沒有休假的機會,一些日常的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熱水澡、聽音樂等也十分有效。此外,還可以學習放松訓練的應付壓力技術,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在忙碌中留點空間給自己,因為塞得太滿容易窒息?!昂唵危蜁鞓贰?,最好的東西都是最簡單的,例如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態(tài)度;運動,是身體最好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