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09月14日 來源:admin 瀏覽:14733次
父母為子女操勞了一輩子,子女總是希望老人晚年可以過的很舒服,但是老人一般都跟子女的想法不同,我們要去順著老人的意愿來,不可以束縛住老人。
有些子女非常孝順,他們覺得在自己小的時候,父母給了自己最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現(xiàn)在父母老了,行動不方便了,甚至失去了部分的自理能力,同樣需要照顧了,于是自己也應(yīng)該想盡一切辦法給他們最細膩的照料,凡事盡量不要再讓他們操心,應(yīng)該傾盡所能地為他們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怕父母出門容易摔著,所以無論他們?nèi)ツ膬憾急M量陪同;怕父母三餐營養(yǎng)不夠均衡,所以親自搭配;怕父母凍著,所以提前為父母準備好要穿的衣服。總覺得,父母操心了一輩子,現(xiàn)在是時候享享清福了,這些兒女能操的心就都替父母操了。這絕對是我們?nèi)粘S^念中的好子女,如果鄰居看到這樣的子女,也會舉起拇指稱贊。但這樣煞費苦心地照顧父母的一切,真的就是對他們好嗎?
實際上,包辦老人的一切日常生活,對他們有害無利。無可厚非,相比較青壯年,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確實受到了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但是,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讓他們掌控自己的生活,不僅是有利的,更是必須的。
曾經(jīng)有一位心理學(xué)家做過一項實驗,他將某養(yǎng)老院的老年人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像往常一樣生活――被護士無微不至地照顧,而實驗組則多出一些自由項目:老人們可以獨立照料一盆自己選擇的花草,還可以自己選擇床單的顏色并負責(zé)將它鋪好,每周四晚上還可以選擇自己想看的錄像節(jié)目。總之,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選擇、支配自己的生活起居,結(jié)果如何呢?
無論是對生活的滿意度、幸福感、還是身體的健康程度,那些被要求部分照料自己生活的老年人(實驗組)都顯著高于對照組,死亡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事實證明,那些有權(quán)利自由生活的老年人更快樂,也更健康。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所遇到的問題遠遠不止是生活的不便利,更是對生活的無力感和不被需要感,這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他們非常因此感到寂寞和無助。老年人時常感到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每天都沒有目標,換句話說,就是失去了“奔頭”,在空虛的時光里,他們更容易胡思亂想,過分在意自己的身體,或者一味地回憶年輕時的經(jīng)歷,這是使他們陷入無盡的迷茫和病痛的一大原因。
子女可以拿出原本照顧父母生活起居的時間來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散散步,有時心靈的空虛壓到一切病痛。另外一方面,在給父母相對自由的生活的同時,幫助他們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在社區(qū)內(nèi)參加一些培訓(xùn)班或興趣小組,學(xué)學(xué)書法,扭扭秧歌,有時興趣愛好能夠令人容光煥發(fā),同時還能結(jié)交一些年齡相仿、志同道合的朋友。
總之,在老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目標,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建立與“老”朋友們之間的友誼,最重要的,不要包辦他們生活的全部,在生活當中給他們留一塊“自由地”,使得他們能夠轉(zhuǎn)移注意力,這才是對父母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