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7-21 瀏覽:13416次
四、私人空間要尊重
容納家庭成員不同的喜好、長處和朋友網(wǎng)絡,容許多一點個人的選擇,讓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成長,家庭的生活也會更多姿彩。舉例說,母親熱愛古典音樂,女兒也不一定要學彈鋼琴;哥哥學業(yè)成優(yōu)異,弟弟美術(shù)設(shè)計有創(chuàng)意,父母也無須互作比較或認定哪一種成就較為理想和重要。
尊重子女的私隱,年幼子女也不例外。就算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也不要隨便公開討論,未得孩子的同意, 不要翻看他的私人物品,如記事簿和信件等。孩子感覺意愿受到尊重,才會慢慢學懂尊重他人的意愿。
五、共同追求心更近
在尊重個人空間之余,家人也要追求共同的興趣和信念,把心拉近。大家的興趣相近、信念相同,便會有更多的溝通、更好的默契,更能享受共處的時間。
在家庭的熏陶下,孩子會逐漸建立與家人相同的興趣,例如家人都有睡前閱讀的習慣,孩子便會在不知不覺間拿本小書上床閱讀。
六、情緒控制要得當
父母和子女都要學習適當時候逃離“情緒爆炸”的現(xiàn)場,平息心中的怒火。大家只有在心平氣和時,才會聽得懂對方的說話,替對方設(shè)想。
與孩子沖突時,父母可嘗試換轉(zhuǎn)一個想法,可能會豁然開朗起來。如孩子支支吾吾地回答問題,與其生氣地想:“我不能忍受你這個樣子”還不如試試看平靜地想:“剛才我的樣子是否嚇者他了?他不相信我會支持他,我要想辦法讓他明白才是。”
家庭是一個安全的場所,讓成員自由表達正面和負面的情緒,父母該認同孩子的感受,但要引導和鼓勵他們用一種更為人接受的方式去表達。例如,與孩子討論:“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使你非常生氣,你覺得除了打他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去處理?”
七、轉(zhuǎn)化沖突為力量
父母與子女常持不同的觀點,沖突是自然不過的事,問題是沖突不一定要出現(xiàn)你輸我贏的局面,雙方可以溝通和妥協(xié),然后合力尋找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法,帶來雙贏的效果。
例如:父母擔心孩子的成績和自我管束能力,孩子卻十分抗拒補
八、同建立家庭凝聚力
有參與、有承擔,才有歸屬感。鼓勵孩子參與家事,例如:為祖母慶祝生日、新年家居布置或搬家準備工作等,大家有商有量,孩子感到自己受重視,更積極為家庭作出貢獻。
九、親密片斷做儲備
增強家人情感的連系,建立家庭情感寶庫,為將來承擔風雨和考驗作好準備。
把家庭的溫馨片段、難忘情景一一存記起來,如家庭的照相簿、孩子的涂鴉畫冊、孩子的成長日志、家人的小字條、家庭每年的十大要事回顧錄等,都蘊藏珍貴的情誼,這些情感的儲備會重新喚起親子間的溫馨,使人緊靠在一起。
十、樂觀積極迎未來
要保持觀積極的心,相信現(xiàn)存很多擔心的問題,只是大家暫時做不好,只要雙方繼續(xù)努力和合作,一定可以解決,而明天一定會更好。不要以為品性難移,認定這孩子教不了,試樂觀地想:她只有六歲,可能未能太集中,多鼓勵她,等她年長一點,相信便會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