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06 瀏覽:800次
近年來,我們常常會在各類媒體平臺看到一些頗受歡迎的話語,例如:“活出自我,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被他人的期望束縛,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被他人的評價左右,活出自己的精彩”等等。這些話語能給人帶來一些情緒價值,讓人們在疲累困乏的時候得到一些撫慰。
但是,如果抑郁的朋友看到這些話語,可能會陷入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他們也想要活出自我,也想要擺脫他人的評價,可他們受到抑郁情緒的影響,容易在此基礎(chǔ)上感到絕望、無助與無用。
當抑郁的人被“無用感”困住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毫無價值,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別人不會在乎自己。但同時他們也在努力自救,所以他人的評價成為了他們擺脫“無用感”的方式之一。
但很麻煩的是,他人的評價往往帶有主觀和片面,難以客觀量化,多變而不可控,讓抑郁的人很難獲得自己期待中的“他人的評價”,畢竟贊美別人也是一件耗能的事情,誰會隨時隨地消耗自己去肯定別人呢?于是本身因抑郁困擾就敏感脆弱的他們,反而容易從他人的評價中解讀出一些“否定”、“置疑”甚至是“嘲諷”、“輕視”,最后收獲滿身傷害。還有一些人為了能獲得他人的肯定,反復分析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甚至揣摩他人的喜好,想方設(shè)法把自己“改造”成自以為“別人喜歡的自己”,結(jié)果就是喪失了自我,失去了松弛感,活得擰擰巴巴。
既然他人的評價有可能刺傷我們,我們還需要這種評價嗎?答案是需要的。因為每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形成途徑就是通過成長過程中他人對自己的接納、肯定、承認、贊美、表揚、鼓勵等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而這些就屬于他人評價中的正向反饋,對于個體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價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漫長曲折的成長中會不停地接收到他人的評價,這些評價有肯定必然有否定,有贊美必然有諷刺。過度在乎別人的評價,會讓我們變得失去自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導致嚴重的內(nèi)耗。完全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會讓人變得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容易違背規(guī)則踩踏底線。所以學會甄別挑選這些評價為己所用,讓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成為了我們需要終身修行的功課。
當然了,我們沒有必要把甄別他人的評價這門功課想得過于復雜,因為我們終其一生,不管說話做事還是做人,只要盡了全力、無愧于心,就已經(jīng)是最高級的修行,與這種高級的修行相比,他人的評價不過是生活的配角而已,我們自己才是自我價值真正的主人。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刪歉。